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觀察的力量:從烏干達到中國,如何為明天的客戶創造非凡的產品】讀後感

1.當人們越過門檻,從一種狀態進入到另一種狀態時,或是刻意要自己離開、避免越過那道邊界時,重點在於可不可接受,適不適當的標準是否改變。設計師若要理解何者在可接受的範圍內或外,就必須了解產品將被使用的情境,以及有哪些條件可能多少改變那種情境。


2.創造原始設定和微妙的鼓勵,建議某個行動方向而不強迫,可以勸使人們做出更好的決定。


3.如果你想要比較跨文化的行為,可以選擇某個人的一些習性(功能運作基準線),再依據不同文化的限制擴大或縮小其舒適區。


4.每當你面臨一個要花錢的決定,你就在消耗若干認知的能量。當心裡的耗損超過購買本身的價值,你便達到憂慮的門檻。


5.我們住在炫耀財的世界,需求會違背常理地隨價格提高而增加。


6.購買的過程:

(1)意識階段:獲知這個新東西的存在,但不見得知道它是什麼、能做什麼,以及怎麼做。

(2)興趣階段:也許對那樣東西了解不深,但聽過夠多人說,因此覺得那可能有用,且值得一試。

(3)評估階段:開始自我進行某種心理試驗,想像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那樣新事物的情形。

(4)試用階段:實際進行測試。

(5)購買階段:購買並持續使用,且對此決定感到滿意。


7.有些人,不論是早期購買者、多數人或落後者,都會立刻受到同儕影響,其他人則會觀察同儕的行為一陣子後再做決定。


8.對於一心想讀懂城市環境的觀察者來說,標語及其之所以出現的根本因素,能充分反映公共場所的社會行為和價值衝突。


9.評估信任的六個層面:

(1)純正:產品擁有的特質符合我們對於那種產品應包含的期望。
(2)旅行:產品和它說的標語一樣。
(3)價值:相較於其他選擇的品質與價格相稱程度。
(4)可靠:產品始終於一做到它應當做到的事。
(5)安全:不會造成自己、別人或環境身心損害。
(6)追索:獲得保障的感覺,如保固等。


10.要公平對待交易對象,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們會怎麼應付自己的問題,而非擅自揣測怎麼為他們解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