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6/16 晨摘

  • 人力資源
1.绩效考核的七大误区 by 木子斫

(1)过分扩大绩效考核的作用
(2)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混淆
(3)设置过高的绩效考核指标
(4)把考核责任推给人力资源部
(5)把考核结果用于员工评价
(6)绩效考核的周期过长
(7)绩效考核的指标过滥

2.被涨工资“绑架”的总经理 by 涂满章

(1)解决怎样给的问题: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和规则,明确工资和奖金发放问题,解决和企业整体效益与员工绩效挂钩问题。一定要记住:如何发工资比发多少工资更重要!

(2)解决给什么人的问题:人人皆有份,你好我好大家都好,那会从根本上使员工丧失斗志。涨工资发奖金一定不能人人皆涨,个个都发。那么,到底谁可涨?谁能发?三种人:功臣,骨干和苗子。

(3)给多少合适:给多少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完大家一定要高兴。这种高兴一定不能勉强,应该发自大家的内心。如果缺乏规则非理性的给,是给不出“高兴”之结果的。

3.制定目标时千万别忘记落地的能力 by

公司一般在年度会议或庆功大会上,会安排一个目标承诺的议程,也就是总经理与各部门经理在会议上当众承诺,一定时间要达成的目标,如未达成,该得到如何处罚,等等。

这种做法,实际就是采取了PBC考核法,PBC就是个人事业承诺。指在全公司范围内通过自上而下地将公司、部门的工作目标逐级分解到每一位员工的方式,由直线经理与员工签订PBC,以实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有机联结。

期间,在这一经营年度,总经理根据部门的业绩表现,分季度或半年度做出评估和跟踪,以确保年度目标承诺的实现。同时,部门经理会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PBC目标达成情况对你做出绩效评估,包括月度、季度评估和年底评估。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也将与你自身的薪酬、晋升、发展紧密相联,体现于绩效奖金发放、员工薪酬调整、员工晋升/岗位变更、员工培养发展等。

  • 教育翻轉
1.想上哈佛 亞裔父母要孩子別像亞洲人 by 張詠晴

幾週前,多個亞裔美國團體向美國教育部控訴哈佛大學設定「全面審查」錄取標準,歧視亞裔美國申請人,變相導致亞裔申請者的錄取標準高於其他族裔。

全面審查錄取標準賦予各學院一套方式,分析符合錄取標準的學生、挑選即將入學的班級成員,盡量讓同學有著多元的興趣、意見、經驗,也期望文化、種族和族裔也符合多元性。

提出控訴的亞裔美國團體當然希望排除最後3項考量因素。但在譴責全面審查制度歧視亞裔申請者的同時,他們也接受一項說法:除了成績和考試結果,亞裔學生在其他方面無從競爭。

這些抗議的父母舉出亞裔學生SAT測驗分數(俗稱美國高考)分數都比較高,卻未獲錄取,作為學校不是「憑實力」挑選學生的證據。但事實卻是,美國大學院校不像中國、南韓或日本,用單一國家考試當作入學的唯一指標,而這麼做大有原因。

因為這樣一來,可以杜絕學生「為考試而學習」的觀念,以及那些埋頭苦讀卻不追尋個人志趣和消遣的書蟲。因為死讀書無法豐富自我性格、擴大視野,也無法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

2.自己的學校自己辦 by 程晏鈴

Make School是由22歲的Ashu Desai和Jeremy Rossmann 在2012年共同創辦,是為期兩年的證照課程,企圖取代大學的電腦工程教育,教大學生跟高中生開發APP,要幫助對程式開發有興趣的人可以不需要學歷,就在矽谷找到工作。主要上課內容不只有程式開發技術,還有傳播以及電腦科學理論。

Make School的商業模式顛覆了傳統,一開始沒有向學生收取學費,相反的是用回饋的機制,要求學生成功加入科技公司或成功開發軟體後,將第一年工作薪水的25%作為學費,而Desai也非常有自信,這樣的模式一定會成功,「在科技產業,公司更在乎的是你做出什麼產品,而不是你過去念了哪間大學。」

3.IQ低又怎樣 成功的要訣在意志力 by TEDxTaipei

Angela Lee Duckworth發現有一個特質能夠很好的「預測成功」!不是社交能力的優劣、不是外貌的美醜、也不是身體的健康與否、更不是智商差異,那麼到底關鍵是什麼?就是說得簡單做起來卻難上加難的-意志力。

如欲閱讀更多文章摘要,請見 每日晨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