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發展心理學》筆記

1.兒童是在與更有技巧的同伴的協同對話背景中獲得信念、價值和問題解決策略,隨之精熟作業。當更有能力的夥伴以恰當的鷹架作用介入時,學習效果最好。


2.學業成就和智商得分較高的兒童,他們的父母會:

(1)創造刺激豐富的家庭環境。
(2)投入子女的學習活動。
(3)解釋新的概念。
(4)提供適齡的挑戰和一致的鼓勵。


3.早期且定期接觸兩種語言的兒童,可以輕易地習得這兩種語言。而雙語對認知也有好處。


4.自尊始於嬰兒從與照顧者的互動中形成對自我的正向或負向的運作模式。


5.對於青少年而言,自我價值的最強決定因素是與同儕、密友和愛慕對象的關係。


6.無助的兒童會將自己的失敗歸因於缺乏能力。應告訴兒童失敗的原因在於不穩定的成因,並且須透過努力嘗試來克服。


7.常被批評缺乏能力的兒童會採取表現目標而非學習目標,並且容易變得無助。


8.培育健康的認同結果,要靠認知發展、鼓勵個人自我表現的父母,以及期盼青少年尋找自己合適位置的文化。


9.兒童的社會能力增長,與角色取替技能的出現有巨大的關係。


10.要真正「認識」一個人,必須能採取對方的觀點,並了解他的想法、感覺、動機和意向。


11.主動性攻擊者仰賴攻擊以滿足個人目標,並十分確信攻擊會讓他們得益;反應性攻擊者會過度歸因他人的敵意,並以敵意行為報復。


12.要降低兒童攻擊的行為發生,可透過創造「非攻擊」的遊戲環境,並實施社會認知介入。


13.要增進兒童利他主義的行為發生,可透過讚揚孩子的體貼行為,並親身實踐自己宣揚的利社會教誨。


14.以非懲罰的情感解釋管教傷害行為的父母,他們養育的孩子可能變得有同情心、自我犧牲而且關懷他人福祉。


15.兒童一般偏好誘導管教,而最讓他們有動機接受誘導影響,來自於使用他們尊重的方法的大人。


16.為執行他們的要求而訴諸道理的接納和要求的父母,可能養育出很有能力、適應良好的兒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