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性格心理學:理論與研究》筆記

1.任何行動都是心理動力間不同欲望的妥協。防衛機制是自我為了對抗由本我的驅力和渴望所產生的焦慮。


2.自我實現涉及對經驗持續開放,且能將經驗整合到一更寬廣、分化的自我知覺中。


3.人們的行為方式是以維持、肯定其所擁有的自我知覺來運作。一旦所知覺得經驗威脅到自我概念,則可能透過如曲解與否認等防衛歷程,避免這些經驗傳達到意識層面。


4.人們有對正向關懷的需求,在無條件的正向關懷下,人才能在協調一致的狀態下成長,而達成自我實現;反之,若正向關懷是有條件的,則人們會過濾掉一些經驗,使之無法被覺察,因而限制了其自我實現的可能性。


5.透過他人反映出的評價,會使兒童形成自我判斷並受其影響,高自尊兒童之父母是溫暖且接納的,同時其對要求與標準的執行也會是清楚一致的。


6.由於個體有能力思考自身及其過去、未來,因而得以影響自身的經驗與發展。


7.任何個體在不同情境中都可能擁有不同的技能、信念、標準與目標,因此行為自然會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隨情境而改變,這也正反映出個體的性格特徵。


8.人們的知識與技能基本上是由觀察他人而習得。


9.自我效能判斷,或在相關情境中知覺到的作業完成能力,在動機上扮演重要角色,並在以下方面造成影響:目標選擇;朝向達成目標所做的努力與持續性;進行該作業時的情緒;以及因應壓力與負面事件。


10.行為標準是透過對楷模的觀察與增強而習得;延宕滿足的能力則牽涉了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這是經由對他人的觀察和直接經驗中所獲得,因此,延宕行為是受對行為結果的預期所影響,包括來自他人的回應與自我評估的回應。


11.各種事件的歸因,會對個人接續的動機與情緒反應上造成顯著的影響。


12.人會對事件進行觀察,進而形成某些概念來組織各種現象,並以這些概念對未來做預測。


13.當個人覺察到潛藏在概念系統之外的事件時,會經驗到焦慮;當新概念即將浮現時,個體經驗會感到害怕;當概念系統面臨重大改變而有危險時,則會經驗到威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